發布者:聯誠發 時間:2022-03-09 16:04 瀏覽量:2354
近兩年,國內幾家LED大廠相繼獲得電影行業的DCI認證,這證明國內LED顯示屏電影放映系統在技術、性能上完全滿足了DCI巨幕電影放映規范。但據行業人士分析,國產LED電影屏從市場供給和技術上,還距離市場崛起需要一段時間。
全球電影放映市場不是“開放”的自由競爭
我國多個LED品牌和企業通過好萊塢以7大電影公司為主導的“內容供給方”占據主動權的DCI認證,在結合此前三星、LG產品的DCI認證,基本足以說明,LED大屏電影放映系統,在技術、性能等硬指標上,完全滿足DCI的所謂高品質和版權保護需要。
但是,從全球電影放映市場看,三星LED屏作為最早獲得DCI認證的“品牌”,其三四年來的行業運作,獲得的市場份額屈指可數。基本是“實驗性”的應用。作為另一家韓系企業LG,其LED產品獲得熒幕市場份額,暫時也比較有限。
另一方面,傳統歐美的DLP投影機和日本索尼的LCOS投影機,作為數字放映時代的標志性產品,依然占據電影熒幕行業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甚至,有業內專家認為,LED電影屏三四年來的發展,其獲得的市場規模連“全球電影熒幕市場的增量的零頭”都沒有。即,LED電影屏的現實市場就是“只是技術上被認可,而不是應用端真正開始鋪開”。
這一點,從我國本土LED屏企業DCI認證是集中在最近10個月獲得的就可以看出。DCI認證的本質,是電影內容行業為“放映圈”圈定了一個門檻:保證顯示效果和版權保護的技術門檻。不是行業強制標準,也不是國家標準或者國際標準,但是卻是一個“不符合這個標準,就不能放好萊塢大佬們的大片”的事實性準入門檻。
也就是說,從法律意義看,DCI標準更像是少數強勢內容供應者,用來切割“設備市場蛋糕”的手段。這也是為何美國DLP技術的數字電影放映機在全球市場“絕對主導”的原因之一。——美國的放映技術、美國的內容制造,構成了一個資本紐帶下的共同“利益”鏈條。
這也就解釋了兩個LED大屏 DCI認證的“疑難問題”:1.為何是韓系品牌率先獲得了LED大屏的DCI認證?三星和LG的LED大屏產業鏈,是需要采用國內LED產業的大量產品和技術的。因為韓系企業,包括三星和LG與歐美的資本聯系更為緊密。2.歐美和日本索尼、NEC等傳統電影放映設備企業,也同時是LED大屏顯示全球活躍品牌,甚至是領導品牌的背景下,這些企業為何沒有第一時間去推出LED大屏的電影熒幕產品呢?因為,作為行業現有半壟斷格局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相對于擁抱新技術,更愿意去鞏固老優勢。
內容、核心技術、標準和資本陣營,電影放映設備市場存在這樣一個全球性的‘分配好’的蛋糕體系!”行業人士指出,即便本土 LED電影大屏獲得了DCI認證,要打入這個利益體系也并不容易。相對于技術的突破,市場消費端的落地會“更難”。
本土LED電影屏想要崛起,就要證明自己不僅“行”,還“更好”
國內LED大屏為何能短期實現多家品牌獲得DCI認證的成績呢?”行業專家分析表示,這固然是因為本土LED顯示產業鏈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LED顯示大屏切實滿足電影放映的需求,同時也是“市場主導”作用的體現。
即,國內電影市場連續成為全球票房最大的獨立放映市場,在院線熒幕數量總量和年度增量上也是全球第一。這足以吸引全球電影工業,包括內容和設備廠商的關注。而DCI標準作為一個“行業聯盟”性質的標準,如果過多對我國LED大屏企業設置不恰當障礙,顯然并不符合國際電影產業鏈更大規模進入我國市場的長期利益。
同時,作為全球電影放映市場的事實性標準,DCI組織也的確看到了LED電影大屏系統可能擁有的“潛在優勢”:主要是,第一,在亮度表現上,LED大屏和投影放映系統截然不同。投影系統往往畫質瓶頸、尤其是3D放映的畫質瓶頸,是亮度不夠。LED大屏則優勢則是亮度充足,并需要在電影放映中,特別設計“低亮度、黑屋” 模式。
第二,近年來視聽產業鏈向超高清發展,8K標準早晚會成為電影工業的追求之一。這方面,LED大屏系統實現電影熒幕畫面的8K化,乃至更高分辨率毫無壓力;反而是傳統投影系統在8K時代,必然面臨更大光閥系統帶來的技術挑戰和成本變化壓力。
當然,作為一種嶄新的放映技術,LED大屏系統也有自己的“劣勢”:第一是,像素顆粒化問題的解決。這需要LED大屏一定程度上加密像素密度、并提供更好的像素上透鏡和封裝設計。第二是,LED大屏幕系統的放映穩定性問題。傳統的LED戶外大屏,常出現的“毛毛蟲”視覺、局部損傷等,對于電影放映效果是致命性缺陷。進入熒幕放映市場,LED大屏需要更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所以,可以看到,技術特性上,LED大屏和傳統投影電影放映設備“完全不同”。這必然會讓電影工業產生“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決斷。或者說,LED電影大屏系統的技術優勢,也是吸引了DCI認證體系,對其“愿意發放認證”的原因之一。不斷克服像素顆粒化和在高端指揮調度中心證明了自己的可靠性的室內小間距LED大屏系統,表現出來的未來技術發展潛力更高——至少目前的證據表明的是這樣的結論。
以上這一市場邏輯,也就為LED大屏系統真正在電影熒幕產業大量落地,提出了一個標準的方向:即,DCI認證只是起步而已,LED大屏電影放映體系,不僅要證明自己可以、能行,不比投影放映體系差;同時更要證明自己有獨到的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能真正從半壟斷性質的電影放映技術市場中,切割出自己的蛋糕。
好用與經濟性”,LED電影屏需用好國內市場優勢
我國的電影放映市場,目前核心技術主要來自于DLP和LCOS兩大投影體系。核心器件高度對外依賴。因此,建立基于本土先進技術的電影放映設備工業的呼聲時有發出。
事實上,我國在早期“膠片”電影時代,曾經建立過完整的自主放映體系工業鏈。數字電影時代,放映設備市場拱手讓人,只是近十七八年的事情。這一歷史事實也說明,我國電影放映市場的內需規模,足以支撐一個獨立自主的放映技術體系的建立。
特別是,基于LED大屏顯示技術,我國建立一個獨立自主電影放映設備體系,擁有獨特的優勢:1.我國在LED產業鏈和技術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LED大屏顯示具有對投影電影放映系統性能缺陷的彌補能力;3.LED電影大屏的技術,與大多數室內會議、指揮調度中心、廣告大屏的技術“共同性”要遠高于電影放映投影機和普通商教、家用投影機的“共性”。這決定了,利用LED大屏傳統的巨大產業鏈,LED電影大屏未來可能會獲得“性能優勢與成本優勢”的雙重競爭力。
以上的產業優勢,在結合我國電影產業的自身規模與高速發展優勢,可以說LED電影大屏“在國內市場兼具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是在目前全球院線熒幕市場LED屏滲透乏力的背景下,國內企業依然對LED電影放映市場熱情滿滿的原因所在。目前,國內每年大約新增電影院線二三十萬平米顯示面積,這對于LED大屏產業而言也將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空間,也是其能夠成長起來的基石市場。
綜上所述,LED電影放映大屏的市場化,現在只是剛剛走出第一步。充分利用好LED產業鏈的優勢、LED大屏的性能優勢和國內電影院線市場的需求優勢,本土LED電影大屏產業,有望成為“下一代電影和放映系統”的全球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