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聯誠發 時間:2023-07-13 17:04 瀏覽量:1898
7月12日,首爾大學電氣信息工程系教授權成勛研究組在國際學術雜志《自然》上公開了利用流體自組裝(Fluidic Self-assembly)方式穩定批量生產Micro LED的技術。首爾大學有機電子、納米光學研究室教授金昌順也參與了此次研究。
Micro LED的性能和能效比顯示器行業主要使用的OLED更高。Micro LED可以以更少的能量實現比OLED更清晰的色彩。另外,Micro LED的每一個元件都比OLED更小,因此在同樣大小的屏幕上可以放入比OLED更多的元件。因此,用Micro LED制作的顯示屏比OLED顯示屏的畫質要好得多。
同時,Micro LED也不會出現OLED的致命缺點——“烙印(Burn-in)現象”。烙印現象是指組成顯示屏的元件的壽命將盡,屏幕上會留下殘影。OLED是用對光和熱較弱的有機物質制作的,使用時間越長,亮度和色域越差,容易出現烙印現象。與OLED不同,Micro LED是由耐久性好的無機物質制成的,很少發生烙印現象。
問題是Micro LED很難量產。像以往制作顯示元件的方式一樣,使用機械臂將零件一個接一個地組裝在基板上的方式,Micro LED零件的數量太小,導致良率下降。
對此,研究組決定將流體磁組裝方式運用到Micro LED產工藝中,將Micro LED配件及其配件組裝時使用的基板與特殊制作的溶液一起放入桶中搖晃,配件就會自行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功開發出Micro LED完成的技術。研究小組確認,用該技術制作Micro LED時,良率為99.88%。
研究小組還制作了樣機,以確認他們制作的Micro LED性能。用流體自組裝技術制作的2萬個Micro LED制作了藍色發光面板,確認運行沒有任何問題。該Micro LED長45微米(微米,1微米為百萬分之一米),厚5微米,比80微米左右的頭發厚度薄16倍。
權教授以前也曾以流體自我組裝的方式取得過多種研究成果。2008年,通過在基板地板上制作微小凹槽,并在上面倒入裝有數十至數百公頃大小的超小型零件的液體,讓零件自行組裝的方法,制作了超小型埃菲爾鐵塔、希臘神殿、電腦鍵盤等。研究小組解釋說,此次制造的Micro LED制造技術也在其延伸線上。
權教授表示:“此次研究記錄的良率在Micro LED顯示屏量產領域是非常劃時代的數字。今后將通過更多的研究,努力達到顯示器行業所說的‘理想良率’99.999999%。”權教授研究組為了制作該技術,在過去5年里與LG電子進行了共同研究。
包含此次研究成果的論文刊登在國際學術雜志《自然》上。
來源:Wit OLED